农村殡葬改革何时走出困境

  • 1430浏览
  • 2021-12-14

  殡葬改革,是一场充满困难与挑战的社会风俗革命,它面对的是传承了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丧葬习俗。正因如此,殡葬改革工作注定不会一帆风顺,特別是农村殡葬改革更是困难重重,步履维艰。在农村,由于人们对火葬有“惨不忍睹”的恐惧心理,有“死后化作一缕青烟随风而去”的失落感,没有“入土为安”让人的心理感受好,因此,在推行火葬过程中遇到很大的阻力,很多丧属“抗拒”火葬,偷着“埋人”,人死了丧属不愿声张,不敢哭泣,在夜深人静时偷着土葬,一旦被举报,就会被要求强行火化,并被处以罚款。所以,出现了一种现象:有的人“失踪”了半年多,人们才知道某某人已经死亡了。

农村殡葬改革

  在农村,一些家庭将亲人遗体火化,选用风水好的林地或可耕地再次土葬,有的将骨灰盒放进棺材土葬,这种情况在农村目前还很普遍。一桩丧事少则1000元至3000元,多则5000元至6000元,甚至上万元,成为群众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。在很多农村地区,丧户随意在:大街小巷、公共场所乱设灵堂,出殡的队伍浩浩疡疡,敲锣打鼓、放哀乐、挂祭帐、游丧、丢撒“买路钱”,前面纸人纸马开道,后有纸罩纸车跟随,丧主哭得呼天叫地,喇叭吹得响彻云筲,非常热闹,不但影响了群众的工作、生产和休息,而且污染了环境,败坏了社会风气。殡葬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破除丧葬陋习,节约土地资源,倡导健康文明殡葬新风,民间旧的丧葬意识和传统习俗已无法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。那么,如何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健康、科学、文明的丧葬观,使农村的丧葬改革趋于规范呢?首先要提高认识,加强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领导。做好农村殡葬改革工作,既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,也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。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,充分认识农村殡葬改革对于保护土地资源、森林资源、生态环境,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,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,把推进农村殡葬改革工作列人各级政府议事日程,切实加强领导,实行目标管理,做到一级抓一级,层层抓落实。要把实行火葬,改革土葬,摆在同等重要位置,两手都要抓,两手都要硬。其次要加大宣传工作,营造良好的殡葬改革氛围。在农村,传统观念的转变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,否则殡葬管理执法必然遭遇到巨大阻力,事倍功半。因此,要釆取行之有效的办法,切实加大殡葬改革的意义和殡葬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,把殡葬改革管理办法和规则,落实到村规民约之中,真正做到家喻户晓,深入人心。

  第三要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步伐,解决农村群众丧葬难的问题。大力倡导拋洒、深埋、树葬、草坪葬、寄存等不占或少占地的骨灰处置方式。提倡死者骨灰深埋不留坟头,不立碑。倡导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,引导群众文明治丧,充分发挥其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,大力弘扬艰苦奋斗,勤俭办亊的优良传统。

  第四要加强殡葬队伍建设,严格依法行政。推行农村殡葬改革,提高农村火化率一直是个难点问题。只有拥有了一支政治思想强、工作作风正、文化索质高、业务技能精的殡改队伍,才能严格依法行政。针对农村具体情况,要充分发挥村殡改协管员、信息员作用,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,逐步形成组织健全,信息畅通,管理规范,执法严格的殡葬管理网络。


广告招租位

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~

暂无评论